更新時間:2024年03月26日 5745瀏覽
所謂算力,就是對數據的處理能力。小到手機、個人電腦,大到服務器、超級計算機,算力正走進千家萬戶、服務千行百業,成為像水、電、燃氣一樣的公共基礎資源,提供“即取即用”的社會化服務。AI浪潮席卷而來,算力需求不斷加大,作為新時代技術“底座”的智能算力產業方興未艾。
智算中心加速崛起
初步統計,北京已形成1.2萬P的總算力供給規模,下一步將加速算力基礎設施建設,打造京津冀算力廊道,形成以智能算力為主、通用算力和超級算力多元協同的首都地區算力供給體系。
今年以來,ChatGPT的橫空出世掀起一波席卷全球的大模型浪潮,這種強勁的需求瞬間傳導至上游,支撐大模型訓練和推理的算力成為“兵家必爭之地”。作為智能時代的新型基礎設施,智能算力中心迎來飛速增長的機遇窗口。2023年10月,工信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《算力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》,其中提出2025年建成50個智能計算中心等量化指標。而計算力方面,到2025年規模將超過300EFLOPS,智能算力占比達到35%。
從整體而言,我國算力基礎設施規模已位居世界前列,但人均算力尚低。在數字經濟時代,人工智能的進一步發展需要通過軟硬件密切協同,才能進一步加速算力提升和使用效率。在未來,新型數據中心將是提供多樣性計算綜合能力的算力集群,以滿足千行百業智能化的需求。
由于算力需求大幅增加,其內嵌英偉達A100芯片的高性能服務器算力服務收費將上調100%。多家券商在10月發布的研報提出,隨著行業需求的攀升,算力租賃行業將進入新一輪漲價周期。多家大模型企業均遇到了不同程度的算力缺口。算力緊缺,已成為影響我國大模型產業發展重要因素。
大模型是新型基礎設施的關鍵底座之一,大模型的競爭也是國家科技戰略的競爭,中國一定要布局全棧自主創新的大模型產品,同時要構建國產化算力。目前一些國外廠商在芯片生產上有著更多的話語權,國內則因起步較晚,自研的芯片在性能上仍稍顯不足。但性能上的差距可以在生態上得到彌補。所謂好的生態就是讓芯片用起來不費勁,建立這樣的生態,并讓市場接受,需要一個過程。國產生態只要解決好編程框架、并行加速、調度器、內存分配系統、容錯系統、存儲系統等問題,即使只有國外芯片60%的性能,國產芯片也會大受歡迎。
除了人均算力水平尚低、算力關鍵技術等限制外,隨著數據爆發式增長與算力單點性能極限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,我國算力節點通過網絡靈活高效調配算力資源的能力仍存在不足,算網協同和全局調度能力有待提高,難以滿足數據對算力隨需處理的需求,將領先算力高效轉化為解決科學與工程難題的能力依然面臨挑戰。
智算中心的建設和布局是一個重要趨勢,但也伴隨著包括資源分配、合作與競爭等方面的挑戰,算力的統一調度是算力發展的路徑之一,其關鍵在于將分散的算力資源聚合,形成集群效應。
同時,對算力互聯互通也提出了兩點建議:一是屏蔽異構基礎設施,通過統一的資源管理與調度軟件實現算力的互通;二是提供更多的服務軟件,抓住算力應用的機遇,提升算力普惠價值。
算力狂飆也須兼顧“雙碳”
在建設智能算力中心的同時,也要兼顧算力能耗與國家“雙碳”目標的平衡。未來數據中心的發展須考慮不同地區能源結構的差異、同一地區不同行業的業務差異,提供更綠色的算力,并滿足實時應用的需求。
在新建智算中心的同時,傳統數據中心的智算改造與升級,成為綠色算力的重要組成部分。幫助傳統數據中心獲得可持續增長,以滿足人工智能產業對數據中心的高算力、高效率、更環保的需求。
內容來源:中國IDC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