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新時間:2022年07月15日 9038瀏覽
2021年7月12日,工信部等十部委聯合發布了《5G應用“揚帆”行動計劃(2021-2023年)》,對15個行業等相關應用提出了明確的發展規劃。《行動計劃》實施一年后,5G在工業、醫療、教育、交通等多個行業領域發揮賦能效應,形成多個具備商業價值的典型應用場景,已覆蓋國民經濟97個大類中的40個,5G應用案例累計超過2萬個。
目前,5G已在全國200余家智慧礦山、1000余家智慧工廠、180余個智慧電網、89個港口、超過600個三甲醫院項目中得到廣泛應用。5G行業虛擬專網由去年7月的1655個提升至6518個,增長近3倍。
5月17日,在2022年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大會上,中國信通院副院長王志勤表示,在揚帆行動展開以來,5G行業應用發展駛入“快車道”,先導應用開始規模復制。
2021年,第四屆綻放杯收集項目數量達到1.2萬個,覆蓋了10多個行業,其中,包括工業互聯網、醫療、智慧交通、金融、智慧城市和園區等。
5G商業化落地以及可規模化復制的項目超過了50%,很多行業實現了從0—1的突破,尤其是在礦山、鋼鐵、電力和港口等先導領域,很多重要的場景可以規模化復制。
大數據、云計算、人工智能等技術使用率超過了40%,特別是針對一些行業應用,虛擬專網、上行增強和5G LAN業務需求旺盛,尤其是定位技術需求突出,達到58%。
在工業制造環節,超過70%的制造類參賽項目使用了5G網關,超過42%使用了AGV設備。除此之外,5G CPE仍是各行業普遍采用的5G連接方式,攝像頭和相機在大部分行業中使用需求和使用率都超過了50%。
數字經濟加速向結構更加優化的方向演進,其中,產業數字化占比逐步提升到約82%,產業數字化對數字經濟發展的主引擎作用進一步顯現。
根據中國信通院數據,2021年我國5G直接帶動經濟總產出達到1.3萬億元,同比2020年增長30%以上,但它真正要釋放對經濟的活力和影響力,還存在幾個方面的挑戰:
(1)從成本方面看,現在基于行業應用的5G模組,價格比較貴,在300~500元價位,行業應用收費模式上還偏向于To C。在整個支撐體系中,需要打通IT、OT和CT,形成一體化生態;
(2)在使用5G新一代綜合數據化解決方案之后,部分行業客戶對保證數據的安全性,網絡的穩定性和可靠性,以及是否可以進行掌控網絡資源和數據資源,還有顧慮;
(3)從供給側角度看,5G自身的技術和產業,仍然還需要進一步演進,用以滿足行業需求,特別是包括上行速率、定位、低時延等等。
目前,現網商用主要基于5G R15技術規范,R16在R15能力基礎之上,進一步面向工業IoT場景提高時延的敏感性,進一步優化業務質量;R17在定時精度方面進一步延伸;R18則更加豐富場景以及能力。
在R16階段,uRLLC低時延、高可靠的能力進一步提升,在R15的基礎之上,R16滿足一些場景,比如電力差分控制,對精準化和時延有更高要求;在工業控制環節,對可靠性和精準同步、抗抖動要求更高。
在安全方面,R16在R15安全機制的基礎上演進到面向行業應用,具備更加內生的、完善的安全體制,R17的安全在場景上有所擴展,針對行業需求形成更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和機制。
《行動計劃》指出,加快輕量化5G芯片模組的研發及產業化,進一步提升終端模組性價比。R17 RedCap進一步降低了5G NR的帶寬、速率,而攝像頭視頻類的模組以及工業級物聯網的傳輸速率在50~100Mbps左右,適合RedCap規模商用,包括電網等行業非常關注 RedCap 標準出臺和產業化前景,很多行業希望共同定義RedCap場景、技術和產品適配。
面向5G-A,預計R18標準在2023年之后完成,R18同步在To C和To B兩方面進一步提升。在增強寬帶場景下,以XR為代表的新業務,特別是網絡能夠感知業務的能力,使得網絡和業務進一步打通,提高AR、VR復合型視頻類業務的體驗。在垂直行業方面,R18在上行能力、定位增強、專業化終端等方面是業界關注的方向。
面向智能 AI,除了網絡層面引入人工智能以外,在無線接口方面,通過人工智能技術進一步增強,增強無線和網絡的功能和性能,同時,未來網絡能夠更多的服務AI應用,甚至是智能體。此外,面向未來發展,通感一體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5G的應用和場景。
面向數字社會的發展,5G標準技術先行、產業跟進,應用市場漸次導入,是推進數字經濟發展的必經之路。
當前階段,行業應用牽引5G實現規模發展,基于R15版本構建主產業鏈的同時,擴展形成融合應用的產業生態和體系。面向R16/17 5G技術演進和增強,發展過程中將存在挑戰,包括商業模式和打造一體化產業生態合作將成為關鍵。面向未來,需要緊緊圍繞行業核心需求,定義后續R16/17技術、產品、路標,同時推進芯片等資源和網絡的對接。